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城区
[广州]志愿者深入社区宣传垃圾分类

  在活动现场,300多名志愿者深入社区,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带来了志愿者们自己设计的生活垃圾分类手机游戏,让市民在游戏中就能轻松了解“垃圾分类”。

  市民很给力

  过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

  启动仪式上,广州市首支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团市委书记魏国华为服务队的五支分队广州团市委机关党团员分队、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分队、志愿驿站分队、白云区三元里街分队和广州志愿者艺术团分队一一授旗,广州日报代表为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代表颁发绶带。

  据了解,除了三元里金桂园社区外,还有2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超过1万人次的志愿者参与了其他街道与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推广”活动,服务地点包括海珠区南华西街、荔湾区冲口街、南沙区龙穴街、越秀区广卫街、天河区猎德街、越秀区万科金色家园等等。

  师奶最逗趣

  粤曲快板顺口溜轮番演

  昨日,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可谓“出尽法宝”让社区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在金桂园中庭广场中心台,粤曲、快板等活动轮番上场,五六岁的小朋友上台念顺口溜,五六十岁的热心退休人员则上台唱粤曲,以不同形式宣传垃圾分类。

  给人印象最深、最逗趣的是“师奶”组成的志愿表演团队。四位师奶分别身穿蓝色、绿色、红色、灰色的自制演出服,一边跑出场一边用粤语唱:“我是可回收物是蓝色,大家认住我!我是厨余垃圾是绿色,大家认住我!我是有害垃圾是红色,大家认住我!我是其余垃圾是灰色,大家认住我!”在她们服装上贴着与此颜色垃圾桶对应的垃圾种类说明,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过了一会,又换了不同的“师奶志愿者”登场。全场表演者统一以志愿者的服装出场,其中四人每人身上挂着一个与家中所使用的垃圾箩大小相近的篓,篓上贴了四种颜色的纸皮,其他的人一边做动作一边将对应种类的垃圾投入筐中,为家庭垃圾分类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游戏受欢迎

  年轻人小朋友都有得玩

  在中心台周围,志愿者们则以自制游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为了提高大家的参与度,现场特意模拟“投币游乐场”的做法,让参与者“储印花”换奖。当中,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生活垃圾分类游戏大比拼”。市民站在一体机前,屏幕中间会不断出现鸡蛋壳、盘子、烟头等垃圾,四个不同角落则分布着四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参与游戏者就像玩普通触屏游戏一样,将“垃圾”拨到不同的垃圾桶即可,如果分类错误,垃圾就会爆炸冒出黑烟。据了解,这个游戏由专门的志愿团队设计,除了能在一体机上玩,还能在手机上玩。

  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是垃圾分类飞行棋大挑战。参与者通过掷筛子选择行走步数,再根据文字说明前进或后退。记者看到一个叫廖衍承的小朋友,正在爸爸的帮助下接受“大挑战”,他的对手是一位比他大几岁的小女孩。廖小朋友开始时一直领先,谁知连续两次走到“人少吃饭却点了一桌菜,造成浪费,倒退2格”的位置。小朋友还不认识字,廖爸爸解释:“哎呀,你吃饭浪费啦,不环保,要退回去。”

  垃圾分类入户调查

  市民爱把垃圾分成“能卖和不能卖”

  为了解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现状与分类时遇到的问题,本次活动专门组织志愿者进行入户调查。记者跟随团市委青运室的志愿者来到某栋15楼,开门的是40岁左右的周先生。志愿者首先邀请周先生玩“垃圾分类小游戏”。易拉罐、玻璃瓶、过期药物……周先生很快将写有这些物品名称的魔术贴做了归类。“DVD机究竟属于哪一类?”犹豫片刻,周先生将最后抽中的“DVD机”贴在了“可回收物”下面。全部答对!

  周先生告诉志愿者,自家每天产生的垃圾重量大约为1公斤左右,他认为其中50%是可以回收的。“不分类处理最大的坏处是污染环境,加重环境负担。”周先生表示,自家的垃圾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可卖的废品,另一种则是厨余等其他垃圾。“如果设4个垃圾桶,似乎不太现实,家里也没有专用垃圾袋,多是买菜时的废弃塑料袋。”在周先生家的后楼梯,记者观察到,这里设有一个灰色(其他垃圾)及一个绿色(厨余垃圾)的垃圾桶,而楼下还有一个蓝色(可回收)桶。

  在另一栋居民楼的楼下,记者遇到正在接受志愿者问卷调查的何婆婆。何婆婆说,自己家很久以前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是以“可以卖”与“不能卖”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其后,记者也发现,许多居民尤其是年青一代都知道日常垃圾应如何分类,但是多认为“在家放四个垃圾桶过于麻烦”。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