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聚焦五社联动助力基层治理现场交流会暨2023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
坚持党建引领 共同缔造有温度的社区

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

2022年,宜昌市委市政府一体推进共同缔造活动和筑堡工程,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围绕社区场景建设、阵地达标攻坚行动、议事协商、社区赋能减负、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组织聚合化、队伍专业化、响应高效化、服务场景化、应用数字化“一线五化”的基层治理“宜昌范式”。在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创建2个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3个社区及个人获民政部表彰,市民政局荣获“宜昌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先进集体”。

1  坚持党建引领,牵住基层治理的“牛鼻子”

一是夯实社区党建基础。纵向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聚合各方力量参与治理、服务群众。

二是建强社区组织架构。组建199个社区工作队包联社区,1.3万名党员干部下沉包联小区。1922个小区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建立小区网格长(员)、警长、楼栋长、单元长和小区志愿服务队、应急突击队“四长两队”2843支、2.6万人。

三是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连心站建设。实施阵地达标攻坚行动,印发《宜昌市打造“社区客厅”七条措施》,全市199个城市社区阵地全部达1000平米。建成小区党群连心站666个,社区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都在站内办公,与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相互配合,通过“中心+站点”延伸服务触角,不仅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也为小区业委会、党支部、物业、社区和包保联系单位五方联动议事提供场地。

2  开展共同缔造,把握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一是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印发《关于加强社区(村)协商的办法(试行)》,全覆盖成立村(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推进小区、湾组议事平台建设,组织群众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全市各村(社区)开展民主协商活动8000余次,参与群众9万多人,协调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7000余个。

二是推进“五社联动”。发挥社工专业优势,促进“五社联动”,投入155万元实施“五社联动”项目,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次。印发《宜昌市社会工作人才引育行动计划》,举办2022年“千企百校行”高校巡回招聘社工专场活动,全年引进社会工作人才345人。建立城乡社区工作者全覆盖常态化业务培训制度,举办5期新时代社区大讲堂,培训1万多人次。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持社工证人数达到1509人,持证率53.72%。印发《宜昌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考核办法(试行)》,选树100名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

三是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制定社区(村)20项依法履职、52项依法协助工作事项细化清单。会同市纪委监委开展社区减负监督检查,在各县(市、区)选取一定数量的社区(村),作为减负工作落实情况“观测点”,聘请基层减负观察员,常态化观察基层减负工作落实情况。

四是推进服务质效提升。市区两级投入40亿元建设邻里生活、公共服务、健康医疗等服务场景,打造居民“15 分钟生活圈”。每年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000多万元,设立665万元社区公益基金,用于社区治理。印发《宜昌市推进“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补齐服务短板,创新服务机制,增加服务供给。

3  引导社会组织,打造基层治理的“生力军”

一是构建四级服务体系。印发《宜昌市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建设2022—2023年工作方案》,全市建成县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3个、乡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站113个、社区(村)社会组织服务室1288个,社区社会组织达到15454家。

二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关于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施意见》,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印发《关于做好市直机关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的通知》,依托宜格服务微信小程序,打造“宜家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设置居民微心愿、组织机构、服务发布、活动招募等模块,实现居民需求和社会组织服务的双向对接。

三是打造社会组织品牌。连续7年举办全市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同步指导县市区举办本级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选树100个优秀社会组织(项目)品牌。

下一步,宜昌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部署要求,特别是陈昌宏厅长的讲话精神,推动共同缔造活动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宜昌的基层治理水平,努力争创全国基层治理示范市。

 

来源: 湖北省宜昌市民政局-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