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全国城乡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推进会暨2023年常委单位会议
整合全域资源“邻聚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道民和社区

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道民和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拆迁安置区,由2个居民小区组成,常住2746户6665人,党员16名,现有“两委”委员9名,设置网格7个。2015年成立初期,社区面临组织不健全、民生诉求多,可利用资源少、服务“力不从心”的困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民和社区党委主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居民的期盼入手,围绕打造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生活便利示范社区的目标,采取“四抓四创”整合服务资源、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队伍、优化服务模式,切实提升社区精准化服务水平。

一、抓资源整合,创多方联动“大党建”格局

社区党委聚焦提升组织力,推动构建“众星拱月”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核心作用,建立以“党建+小区治理”的模式,形成了“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基层社会治理的“桥头堡”。二是拓宽服务路径。以“契约式”开展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居民发声、大党委发令、党组织发力”的服务模式,紧贴居民需求和党员服务精准制定需求、资源、项目、任务“四项清单”,以“菜单式”服务事项,推动多方主体共谋共商共享社区治理,通过“联席议事会”,共谋区域党建、共商重点难点、共享优势资源、共促服务提升,增进民生福祉。三是丰富治理元素。社区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过程中作为参与主体的作用,积极推动社区职能转换,变“单方服务”为“共建互助服务”,以小区党支部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提升社区精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截至目前,社区党委引入专业社会组织5个,自我孵化2家,注册会员共1400余人。四是志愿文化推动。组建由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爱心团队组成的5支志愿者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将5支志愿者团队充实到社区治理中,广泛开展内容涵盖助残助困、治安巡逻、文化体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医疗卫生等服务领域,组织了爱心助考、义务理发、帮贫助困等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精细、精准和个性化服务,志愿服务走遍大街小巷,直抵人心。2021年6月被评为“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抓制度建设,创共建共享“大治理”成效

社区党委聚焦多元参与,着力增强社区治理的共同体意识。一是建立民情收集整理机制。统筹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在职党员、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五大资源”参与共绘“民情图”,以网格党小组、一室两箱、在职党员、社区工作者“四大收集渠道”问需于民,“按图索骥”动态掌握民情。二是建立居民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居民议事委员会”固定说事日制度,由社区党组织召集每月召开1次,及时将居民各类需求提交“议事会”,研究初步解决意向后再由社区党委协同多方力量协商处办,保障居民需求得以解决。三是建立民主评议考核机制。每年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代表组成评议团,按照“一评二公三督”的方式,对社区服务项目进行评议、公示和监督,有效保障社区服务事项的落实。目前,5个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7个社会组织、65名在职党员、396名志愿者、19名两代表一委员参与社区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实施服务项目2600余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三、抓群体定制,创精准精细“大品牌”服务

社区党委聚焦精准精细,构建供需有效对接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开启“新模式”,把创业搬到群众家门口。社区积极推动“第三方+社区”商业服务新模式,开设社区老年餐厅、菜篮子直营店、手工结艺坊,为居民提供创业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立足社区的资源特点和服务平台开展经营服务,推进社区生活服务便捷化、品质化、商业化,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现已累计为社区45名下岗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二是开辟“掌上通”,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上线“平城邻里”“开源邻里”两大信息平台,居民“一键获取”信息发布、上门代办、家电维修、社区团购、家政保洁等10余项服务,平台启用以来已解决居民问题200多件,政务要闻信息阅读已达到3万余次和1万多条的转发量。三是开设“直通车”,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去。社区聚焦养老难、居民生活不丰富等问题,紧抓辖区老年居民居多的特点,通过“五社联动”开办全市首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行无偿、低偿服务,满足了570多名老年居民在生活照料、文体娱乐、保健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整合资源,联合驻街单位和辖区商铺,构建了涵盖送餐、送医、送货、送急、送便捷,政务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就业指导服务、志愿者服务、法律援助、家政服务的“五送六服务”项目。2020年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四、抓服务联办,创资源整合“大平台”建设

社区党委积极落实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围绕居民“养老、文化、就业”三个共性需求,致力打造社区多元化党建“综合体”。充分利用民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483平米,设置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服务中心等服务三个中心,精心设置就业指导、矛盾调解、居家养老宅急送等20余个便民服务项目。形成了助残助困、治安巡逻、文化体育、劳动就业、为老服务、医疗卫生六大民生服务品牌。以社区为阵地,引导居民自觉践行、传承和弘扬大同文化,打造共同的社区记忆、城市精神。通过开展“艺术文化进社区”、社区“邻里节”、社区“公益相亲会”等活动增进情感链接,触发情感共鸣、寻回共同记忆。配套图书馆、家长学校等场所,搭建学习教育平台,年服务居民1.2万人次;拓展魏都学院(老年大学)课堂建设,在书法、绘画、养生保健等常规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红色经典、医疗保健、应急自救等专题讲座;培育魏都艺术团队,开设合唱、舞蹈等活动,每年参加居民2万人次;运行体育俱乐部、棋牌室、手工结艺坊,组建“民和艺术团”,民和乐舞相关节目曾代表平城区多次参加全市全区重大文艺活动。2018年12月被评为“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2018年 2020年两次被评为“山西省文明社区 ”。

民和社区把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情怀深深植根于群众心坎里,不断取得群众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社区工作在“细微”中彰显了责任担当,在“服务”中践行了为民情怀,在“创新”中回应了时代之问。

 

来源: 大同开源街道民和社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