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30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昆明推进会)
着眼提升组织力 创新五线工作法
组织动员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发展治理
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
 
  天府新区安公社区幅员面积0.4平方公里,辖11个居民小区(院落),总户数3347户,常住人口1.2万人,在册党员145名。为紧跟新时代新要求,认真履行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重大使命,社区党委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通过创新实施五线工作法,优化完善“社区党委+四类党支部+特色党小组+党员示范岗”的组织体系,按需设置社区教育、小区自治、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四大专委会,多层次孵化培育社会组织、自组织和群团组织,全覆盖推行“积分管理+订单服务”的志愿服务模式,引领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营造了“全民享受服务,全民提供服务”的浓厚氛围。2017年以来,社区荣获“中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四川省先进党组织”、“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等国家、省、市荣誉37项。
 
  一、背景与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极端重要性,抓住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关键。安公社区作为天府新区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居民群体复杂的社区典型,长期存在群众自治管理难、党组织资源整合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导致社区在发展治理中党员群众参与度不高、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理想。针对问题,社区党委立足社区人员多、群体层次多等实际特点,变“短板”变为“优势”,创新实施五线工作法,通过凝聚“党员线”、健全“自治线”、壮大“社团线”、发动“志愿线”、延伸“服务线”,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创新服务项目载体,广泛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找到了一条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子。
 
  二、做法与经过
 
  (一)凝聚“党员线”,强化党建引领。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采取“社区党委+四类党支部+特色党小组+党员示范岗”的方式,党委下设小区党支部引领居民自治,开放式街区党支部强化社会综合治理,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整合社会资源,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统筹公益服务,根据党员年龄和特长划分平安建设、就业创业、困难帮扶等特色党小组36个,在社区图书馆、社区广场、小区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立党员示范岗53个,创新党员量身示范项目145个,有效延伸党组织“触角”。二是建立互联互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委资源整合能力,由社区党委牵头与派出所、石油公司等10个区域内党组织签订共建责任书,与四川大学、四川航科等12个区域外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设立485商家党员联络站,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党员联管。三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基础任务+服务任务”党员“双积分”模式,2018年社区党员组织生活参加率达到100%,党员志愿服务时长超过8000小时;推行“承诺、践诺、评诺”机制,每名党员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每年作出不缺席组织生活、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承诺5~7项,每季度在党员大会上“交账”,按年度评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次,评定结果作为评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切实引导党员当标杆、作示范。
 
  (二)健全“自治线”,强化居民主体。一是组建三级议事组织。社区党委坚持“分层议事、分类议事”的原则,组建社区、居民小组、小区三级议事会,按照10户1人的标准,逐级推选各级议事会代表303人,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决。2018年,社区三级议事会共议定智慧养老建设、公园式小区改造、花园式街区、老旧院落电梯建设等事项165件,议定事项全部得到高效顺利实施。二是设立四大专委会。按需设置社区教育、小区自治、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四大专委会,专委会成员由相应领域单位、团体、机构专业人员组成,共计吸纳社会精英86人,细化梳理专委会职能职责126项,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搭建了有效平台。2018年,四大专委会共计解决突出问题、开展服务事项、推动社区工作等168项。三是实施“五微”治理。实施建立微中心、设立微平台、培育微组织、完善微机制、开展微服务“五微”治理,打造小区居民活动室、微生活馆等微中心7个,组建乡贤队伍13支,订立垃圾五分类、搭建十不准等居民公约10个,实现小区微治理灵活化规范化。
 
  (三)发动“志愿线”,强化供需对接。一是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采取“中心+站点+服务队”模式,社区党委牵头成立社区志愿者指导中心,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6个,组建文明劝导、爱心服务等志愿者服务队46支,注册志愿者2200余人、占社区居民总数近17%,初步构建“人人做志愿、志愿为人人”的志愿服务模式。二是健全志愿服务机制。以“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积分兑服务”的方式,成立志愿者“积分银行”,制定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办法,在社区党委资源整合下,志愿积分可在12个点位兑换商品和37处公共服务空间兑换有偿社会服务。2018年,社区全年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5万小时,评选“志愿服务达人”186人。三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通过走访入户、网上征询等方式,发动党员定期收集居民在居家、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按需设置志愿服务“订单”,明确服务主题、内容和形式,以品牌化进行包装和实施,先后创建“安公孝老行”“小小设计师”“绿动公园城”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居民需求与服务提供精准对接,成功创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四)壮大“社团线”,强化多元参与。一是培育社会组织。围绕文化、教育、关爱、人居等服务领域,社区党委积极孵化培育“根系式”社会组织8家,采取“财政资金少量补贴+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有效提高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2018年,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项目35个,服务居民5万余人次。二是发展自组织。建立“三个一”自组织激励机制和管理规范,根据居民兴趣爱好和自身需求,由社区党委引导成立京剧社、读书会等自组织86个,注册会员3000余人,年均开展活动1400余场次,有效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三是调动群团组织。采取电话找、信函找、上门找等方式,鼓励社区离退休干部、专业人才、企业高管等资源多、经历丰富的精英人士进入社区团委、老协、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通过引智借力、撬动资源,不断丰富服务活动平台载体,成功创建“青少年心理成长”“蓉漂菁蓉汇”等市级活动品牌,形成了“党建引领、群团助力”的工作格局。
 
  (五)延伸“服务线”,强化高效便民。一是完善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社区党委采取公建配套、共建共享、商业运作等方式,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图书馆、儿童托管中心、就业创业中心、物业指导中心等3000平方米公共空间。引导培育健康管理中心、老年食堂、慈善超市、社区诊所、平价菜市等社区配套服务主体,形成了涵盖老中青幼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二是建立社区服务长效机制。设立社区基金,开设慈善茶座、报摊、图书角等“自我造血”项目,定期举办慈善义卖、公益晚会等活动,年募集服务资金30余万元;搭建安公关爱APP、红色公益走廊等线上线下众筹平台,实现服务项目自筹自给。2018年,社区共计实施服务项目104项,其中社会资金项目33个,无偿服务、互助服务项目35个,财政零兜底服务比例达2/3,有效解决了社会发展现状和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力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三是搭建居民互助服务平台。建立全民参与服务中心,全面收集居民可提供服务资源和个体需求,引导居民为居民点对点提供互助服务,有效发挥服务乘积效应。2018年,居民开展互助服务项目275个,营造了“全民享受服务,全民提供服务”的浓厚氛围。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创新实施五线工作法,安公社区构建了以党的领导为绝对核心,组织动员能力强、基层治理合力强、精准服务本领强的基层治理新常态,形成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安公模式”。做法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刊载,共计迎接来自上海、重庆、江苏等22个省份189个城市,及香港、台湾等地区700余批次学习交流,在全国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
 
  (一)以坚持党的领导为主线,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实现了党组织对小区院落、道路街巷、企业个体、社会团体的有形覆盖,将党建工作写入小区自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工作章程,形成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社会参与、群众拥护”的新局面。通过创新党员积分管理机制,建立社区微党校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等党员学习、交流、服务平台,让区域145名在册和282名流动党员凝聚信念共识,成为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构建了“三角自治模式”,通过设立党建服务项目,引导成立红色业委会、红色物业、红色商业联盟,实现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党的建设与社会关爱、服务居民紧密结合。
 
  (二)以提升治理水平为关键,构建了多元参与体系。通过建立党建共建联建机制,实现了22个党组织和社区常态化联动,让社区真正成为区域化核心,成为域外党组织的枢纽。通过设立四大专委会,为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商家居民、爱心人士等搭建了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平台,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的共治格局。通过制定市民文明公约、行业规范公约,倡导家风家训,借助“全民积分”,让广大居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形成了区域共建共享、法治德治共治体系。做到了社情民意体察到位、矛盾纠纷调处到位、安全隐患排查到位、突发事件处置到位、公共事务协调到位。 
 
  (三)以凝聚动员群众为基础,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社团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商业商会组织等建设工作,实现“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组织”,全面增强了社区党委凝聚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创新实施社区服务群落、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全媒体信息输送等项目建设,让党的声音、党的关怀进万家,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将有效组织动员群众作为发现问题、处理矛盾、提升服务和推动治理的有效途径,社区即时群众动员能力达到数千人,在社区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了老旧院落改造、公园社区打造、垃圾分类、拆违增绿等一批特色亮点工作。
 
  (四)以引领服务体系为重点,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以“保基础、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为原则,以能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项目为优先,扶持了一大批优质公共服务项目,以少量政府支持撬动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实现服务全覆盖。按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实际需求量身定制服务项目,切实解决政府和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以“全民享受服务,全民提供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资源无缝对接、服务项目及时申领、惠民活动广泛参与,让社会为群众提供服务,让群众为群众提供服务,全面拓展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凝聚了党心民心。
 
  四、思考与启示
 
  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必须瞄准现代化国际化标准,着眼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未来城市国际竞争力,紧紧牵住社区党组织组织力这个“牛鼻子”。
 
  (一)增强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是永葆党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是基层党组织有效实现功能和性质的根本能力。安公社区党委通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在社区党员群众中彰显了党的生机活力和先进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确保社区党委在现代化国际化治理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二)增强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是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是凝聚各类组织的核心,是基层治理的主心骨,组织力强则政令畅通无阻、产业兴旺发达、群众人心凝聚、社会和谐稳定。安公社区党委通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保障功能,不断巩固群众基础,夯实执政根基,确保社区党委在现代化国际化治理中正确领航定向、统筹协调各方。
 
  (三)增强社区党组织组织力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街道社区形成了纵向组织管理模式,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缺乏横向联系,条块分割、封闭运行的传统党建格局已难以适应开放式、多元化城市生活形态。安公社区党委通过建立健全横向管理、运转高效、协调顺畅的组织体系和组织网络,把党的领导全方位延伸覆盖到辖区各单位各系统各领域,有效整合了资源力量、实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五、探讨与评论
 
  通过五线工作法的实施,极大提升了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完善了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增强了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提高了城市社区服务水平,是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一是让党建引领更加务实。真正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社区发展治理紧密集合,党的建设与居民工作生活紧密集合,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紧密集合。二是让党建引领更加精准。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赢的新格局,找准了“引领不替代,引领不包办”的准确定位。三是让党建引领更加有力。真正实现了党建引领强大合力的有效转化,让组织力成为社区党组织的优势资源,推动了高品质和谐宜居社区的建设进程。
 
 
来源: 成都华阳街道安公社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