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30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昆明推进会)
城市党建小网格,助推城市治理大突破
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克拉玛依区辖区总面积3833平方公里,人口25.6万(含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38个民族。下辖1个农牧业乡、6个街道、67个社区、3个行政村、1个国营牧场,城市人口比例达到99%以上。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建为引领,多元联动,积极探索实践社区治理新方法、新路径,扎实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水平,着力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一、强化网格建设,全面推进“三网合一”机制
 
  一是多元协同,确保网格管理落到实处。将人、房、地、事、物、组织六要素统一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合理划分为5-8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均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由社区工作者或骨干居民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将社区民警、“访惠聚”工作队员、“红细胞”党员、物业保安等9支力量纳入网格员队伍,配合网格长落实具体工作。坚持重心下移,为基层赋权增能,街道设立“两办四中心”,承接区属各部门工作任务。将行政执法大队、市场监管所人员力量及相应职责下放街道。派出所所长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将便民服务站划归街道管理,增强街道工作力量。按照一人多格要求解决处理网格内各类综合执法类问题。推行常委负责制,将区四套班子及法检两院县处级以上领导合理分组,由区委常委带队,每4-5名区领导包联一个街道及所属社区,负责指导日常业务,解决突出问题。
 
  二是多元发力,全面充实基层网格力量。按照每80户居民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的标准,平均每个社区达到25人。制定《克拉玛依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实行聘用人员“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制度,实现同工同酬。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社区技能竞赛,推进“微学习、微课堂、微党课、微测试”四微活动,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创新开展“红细胞”党员积分管理,每年2万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建设。足额保障不低于35万元的社区经费;累计投资2亿多元,通过新建、改扩建、租赁等方式解决阵地不达标问题,坚持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确保用于开展服务和群众活动的面积达80%以上。
 
  三是多元支撑,充分保障任务落实。对67个社区每两月一覆盖指导,找问题、查短板、教方法、促改进。每天安排网格监督员进行巡查,掌握了解网格工作落实情况。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基层干部“四风”“四气”,基层负担过重,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成立区委调研指导组,常态化收集研判社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交办职能部门解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整合资源力量,着力解决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停车难、物业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有效提高居民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率。
 
  二、筑牢党建网,着力打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一是着力夯实战斗堡垒。成立6个社区党委、61个社区党总支,统领社区、“访惠聚”工作队及社区新兴组织党支部。全面规范基础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抓两头促中间,每年倒排确定10%为软弱涣散,“一支一策一方案一联点”整顿提升。选派40名优秀区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副主任,强化社区“两委”班子力量;按照1:3比例选拔740余名后备干部,采取师徒结对等方式培养,每年分层分类对社区工作者进行全覆盖轮训,提升整体能力。打破条块限制,67个社区吸纳600余家联点单位、物业公司、便民警务站、“红细胞”党员队伍等共建力量,全部成立“大党委”;制定10条工作规范,明确“大党委”工作职责和任务,每月召开联席会,共商共议辖区大事。
 
  二是深入推进“访惠聚”驻村工作。2014年以来,每年选派700余名机关干部开展“访惠聚”工作,工作队队长兼任社区第一书记,统筹各支力量,全力抓好入户走访、民族团结“结亲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累计走访50余万户次、100余万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起。创新实施“三联动”机制,每个社区均有市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包点,每月开展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帮助社区解决疑难问题。120余家机关单位充分发挥后盾作用,小到办公用品,大到修路、盖房,全方位为工作队、社区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累计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惠民工程百余项。
 
  三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全区1.6万余户少数民族与干部职工结对结亲。每月开展1次“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组织各族群众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场次,促进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扎实开展“结亲周”活动,结亲干部每月到结亲户家中入户入住、谈心交心,“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同娱乐”,增进民族感情。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关心帮扶工作,累计帮助1万余人次解决就业、就学、医疗救助等困难,解决贷款偿还、经济困难等问题百余件。
 
  三、筑牢综治网,着力构建纵横交错的安全体系
 
  一是平安网络共建。67个社区全部实现封闭化管理, 1380余个人员出入口全部安装门禁系统,织密社区安全网络。以便民服务站为依托,全面加强辖区内党政机关、商场超市、校园等人员密集场所安防工作。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有效推进各支力量协调联动,成立义务联防队伍100余支,累计开展“十户联防”等群防群治应急演练1.8万余次,构建城区1分钟应急处置圈。
 
  二是安全信息共享。广泛发动双联户长、义务联防队员、“红细胞”党员等骨干力量,在社区网格员统领下,与专业力量形成互补,对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做到及时发现、收集、上报。建立信息报送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网上网下等多种途径汇,做到重要信息15分钟内电话报告,30分钟内信息报送,2小时内纸质材料报送。落实“137”信息研判机制,对风险隐患信息当天研判、处置、上报;街道党工委每三天组织辖区派出所、街道各部门等力量进行研判处置;区委每周组织政法、公安、信访、统战等部门进行研判处置。
 
  三是平安措施共抓。每周开展升国旗仪式,并进行国旗下宣讲,累计开展守护美丽家园宣讲活动2100余场次,16万余人次参与。开展“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全面实施社区法律顾问制度,67名律师进驻社区兼任法制副主任,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分层分类开办法治教育培训班。全部成立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拓宽矛盾调解渠道,健全调解网络,累计解决矛盾纠纷1000余起。建立67个社区综治中心,统筹负责综治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信息互通、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动员企事业单位、商户将视频监控接入“雪亮工程”应用平台,实现视频监控无死角、无盲区。
 
  四、筑牢服务网,着力夯实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是积极推进“三社联动”。构建区、街、社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平台体系,培育发展专业社会组织15家,打造了天山心家园社工服务社等枢纽型社会组织4家。依托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累计培育社区社会组织400余家,涌现出“铁老汉”“红背包”等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制定《关于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等“1+6”文件及《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连续4年每年设立公益创投经费100万元,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创投项目。连续5年组织社工师免费培训班,对获得资格证的社区工作人员给予一定补贴。
 
  二是议事协商,增强自治功能。建立居民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将驻区单位和企业、社会组织、社区骨干、志愿者等纳入多元共治主体,提高居民参与率及协商议事的公信力。推行“四议两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通过民情恳谈日、居民论坛、流动晨会等方式,制定内容简洁明了、奖惩措施切实可行的居民公约,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意识,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印发《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制度》,建立社区协商上下联动制度。制定《“同心彩虹”社区多元共治模式指导手册》《社区治理工作集锦》,梳理总结前进社区流动晨会、南泉社区爱心座椅等典型案例,并在全区推广。
 
  三是推进减负增效,加强依法治理。清理社区加挂的各类牌子20余块,仅保留社区“两委两中心”四块牌子。印发《关于规范社区工作提升效能的通知》,明确社区“两委两中心”工作事项,取消13类执法和专业性工作事项,29项创建评比事项及各类台账。规范社区印章管理,“奇葩证明”基本杜绝。印发《克拉玛依区社区(村)工作准入制度》,成立由分管民政业务的区委常委、副区长及组织部长组成的三人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社区准入。综合运用信息化平台数据核查、日常工作指导等方式推进基层工作,杜绝“过度留痕”。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67个社区建立服务台口,方便群众就近办事。6个街道建立“一站式”办事大厅,提供社区、低保、计生等40余项服务。
 
 
 
来源: 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