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第28届全国区街镇工作年会(成都)暨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会
创新管理促发展 服务民生促和谐
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办事处
 
  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地处市区中心区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5.8万人,约1.8万户家庭。街党工委下辖38个党组织,全街党员总数2249名,其中两新组织党员409名。大塘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既有红楼、番禺学宫、万木草堂、贡院明远楼等大批明、清古迹,又有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鲁迅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山大学天文台旧址等一批近代史迹,更有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省实验中学、美术中学、文德路小学等教育文化机构。
 
  近年来,大塘街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作为、奋力攻坚,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辖区经济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协调有序发展。大塘街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全国学习型社区”、“广东省文明单位”、“ 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突出贡献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优化党建网络格局,搭建一体化议事平台
 
  大塘街通过优化组织设置形式,不断扩大社区党建工作覆盖面,构建条块联动的党员教育管理体系,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大党工委制”。吸纳辖内规模较大、影响较好的机团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道党工委班子担任委员,发挥地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街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是建立“网格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的模式,按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网格党支部,形成“一网格一支部”的有6个社区,共38个单网格党支部;形成“多网格一支部”的有7个社区,共28个多网格党支部。将社区党员分片进格,形成以社区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和楼(片)党员骨干组成的三级社区党建模式。
 
  三是实行“六事共议”。“大党工委”采取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民事共调、难事共解的“六事共议”工作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讨论决定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组织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针对党员群体的不同特点,设立不同的服务岗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结对帮扶等实践活动,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民主和社区自治的积极性。
 
  二、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搭建集约化服务平台
 
  一是深化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机制。从2014年开始,全街13个社区均配备驻点团队和辅助团队,团队负责任人为街道领导,成员包括食品药监所、工商、城管、社区中心等部门负责同志或党员干部,驻街道的“两代表一委员”。几年来,驻点团队坚持定人定时定点开展群众接访工作,通过微博、微信、公告栏、手机短信等平台及时推送驻点情况,现场接访群众。协调各方资源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入户走访实现全覆盖,截止2017年9月共收集意见建议376条,其中涉及民生的重要建议53件。
 
  二是建立“1+13+N”区域化党建工作模式。从2003年开始,大塘街坚持在每月15日开展党员义工志愿服务集市,提供义务理发、免费磨刀、法律咨询、义诊等服务。按照“一社区一品牌”的要求,13个社区每季度一次关爱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植树活动、捐书、慰问孤寡老人、美化环境、贫困助学、安装爱心扶手、微心愿征集等活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全街 61名党员干部与社区31户困难群众开展“双结对”帮扶活动,落实每月一次电话联系、每季一次上门探访、每季一次情况沟通、每年解决一个实际困难的“四个一”制度,做到在困难群众突发重病时、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出现严重的思想问题时、传统重大节日时的“四必访”,拉近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实施社区文化提升工程。组建“文体活动驿站”,
 
  建立文艺爱好者人才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邀请方锦龙、芳华十八等著名  表演团队定期举办社区音乐会,不断提高群众的文化品味。向区文化局争取资金支持,为13个社区配备了健身器材,满足居民休闲健身的需要。今年3月与信息时报联合开办e家通漫步大塘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街道社区消息,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与卓越教育、新东方学校开展教育共建计划,以大课堂、“一对一”等形式,为辖区内符合条件人员开展贫困助学辅导活动。
 
  三、重心下移畅通渠道,搭建网格化管理平台
 
  大塘街实施“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2016年6月成立了网格化(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全街共划分为88个网格,由专人在网格范围内对社区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中心形成上连“天线”(区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下接“地气”(社区网格员和居民),中间直接调动本街道各科室力量的一线指挥部。一是搭建应急指挥平台。共投入50多万元,通过整合12345、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监控等3大系统,配备大屏幕显示系统等9大类硬件设施,完善《保密守则》等6项制度,不断强化中心协调、指挥、督办等能力。二是成立应急处突队伍。安排专人负责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日常事务,组建“三防”、消防、防恐等多支应急分队。制定值班备勤工作制度,每天安排“1名班子领导+1名干部+13名社工”的常态化值班备勤队伍。实行应急状态24小时在岗制度,提高应急响应效能。三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将辖区210个摄像头接入视频监控,为部门、社区配备对讲机,实现实时监控和即时无线通讯全覆盖。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安全生产、登革热、“三防”等各类应急预案,设立24小时应急庇护所,配备17类救济物资、17类消防设备等。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和培训178场次,通过网格化巡查,使邻里纠纷及时化解、维稳信息得到了及时反馈、安全生产的隐患及时发现,全面提高应急处置水平,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大塘街通过精心搭建议事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三大平台,有效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宽了服务群众渠道,提高了社会服务管理的水平,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来源: 中国社区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