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社区工作委员会2016年常委会暨第二届全国社区共建共享推进会
共同缔造美丽社区 共享美丽社区成果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共同缔造美丽社区  共享美丽社区成果
 
天津市和平区
 
  近年来,天津市和平区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为契机,积极营造社区共建共享氛围,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美丽社区建设的成果。
 
  一、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
 
  (一)创新完善“选聘结合、居下设站”管理运行模式。通过换届,我区社区居委会实行了“选聘结合,居下设站”的运行模式,明确了社区工作站是在社区居委会领导下的社区工作办事机构,实现了社区工作重心向扩大民主、推动自治、深化服务转变。
 
  (二)社区居民的自治水平有了新提高。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普遍采取直选方式进行选举,直选率达到了100%,18岁以上有选举资格的全体选民参与投票的社区有15个,占全区社区总数的24%,居民群众参选率为94.32%,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明显提高。
 
  (三)推行“3456”社区协商民主工作法。积极探索社区协商民主的新做法,形成了社区协商民主“三会四形五重点、六支队伍为骨干”工作法,即:以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基础;采取对话、共建、联动、开放等形式开展社区民主协商;健全选举制度、公开制度、议事制度、述职制度、问责制度等五项重点制度;发挥以社区党组织、社区志愿者、楼门院长、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网格员、驻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骨干的六支队伍作用。
 
  二、加强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实现社区管理手段现代化
 
  (一)推动“十大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围绕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所需所盼所求,确定了以完善“十大服务体系”为重点,推进美丽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经过努力,全区63个社区逐步达到社会救助及时到位、养老服务方式多样、就业服务扎实有效,卫生服务优质便利,便民服务就近便捷、志愿服务氛围浓厚、文化服务特色鲜明、网格化服务全面覆盖、社区标准化服务统一规范、物业服务群众认同的目标。社区“十大服务体系”建设被民政部评为“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先后在“全国首届社区治理论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培训班”上做了典型发言。
 
  (二)突出抓好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在原有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基础上,通过手持终端、摄像头、触摸屏、地理信息系统、3G网络等系统和硬件,建立以信息查询云、社区治理云、社区服务云为主体功能的区、街、社区三级综合信息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推进社区治理与服务标准化管理进程。突出社区为民服务宗旨,梳理完善社区内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统一工作标准,细化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岗位职责,制定社区标准化服务流程,以优质服务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充实社区服务内容,提供便利快捷服务
 
  (一)在街道建立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照“三一三全”(一门服务、一头管理、一口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全区域通办)原则,建立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承接政府下沉和回收社区的105项事务,其中即办项目达到30项,实现了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踏一个门槛,少走一道程序”的服务模式。
 
  (二)加大日常经费保障。坚持把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为每个社区拨付不少于60万元,专门用于社区办公、基层党建、群众文化和为民服务等。与此同时,修订完善了《和平区社区居委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每一分经费都用到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上。
 
  (三)社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坚持选优配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结合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规范了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学历、专业,鼓励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在职教育、学历教育和社工资格考试,社工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采取“建、改、买、修、调”等措施,投资4亿多元,在和平区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使全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了标志、颜色、功能、配置“四统一”,为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围绕绿色人文宜居,提升社区文化品质
 
  (一)努力构建社区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老居民、老住户、老志愿者“讲五大道风情,传近代历史文化”活动。以历史风貌建筑为平台,推动“一街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建设。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机制,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开展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做到“天天有活动,每季有比赛,节日有展示”,让社区居民在享受精神文化中体验社区的高品位。
 
  (二)抓好社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教育。通过开办区老年人大学、街道老年人学校、社区老年人学堂,满足社区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愿望。发动街道、学校、“五老”志愿者、社区教师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开展“百名优秀教师进社区”、“军人德育教员进社区”活动,建立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专家研究会工作制度和社区教师工作室,培育一街一特色的区域未成年人教育活动模式,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三)努力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全年以“和谐和平魅力家园”、“活力和平 美好夕阳”两个活动为载体,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以此推动社区居民关心社区建设、支持社区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谐和平 魅力家园”活动被民政部确定为知名品牌。
 
  五、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一)加强提升改造后旧楼区长效管理。探索完善“居民选、社区签、街道管”的“捆绑式”物业管理新模式,切实厘清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居民各方责权,兼顾各方利益,调动各方履职尽责的积极性,使全区物业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居民满意率不断提高。
 
  (二)下大力搞好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各街道办事处在加强居民区清扫保洁工作的同时,组织开展了清整楼道和院落堆物、小广告活动,不断对社区环境加强管理、加强巡视、巩固成果,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不断规范小区停车秩序。结合绿荫停车场建设,加强沟通协调,广泛进行宣传,充分调动小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做到施工与管理同步进行,提升与规范并举,小区车辆停车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六、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一)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作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发祥地”,在完善8种志愿服务基础上,充分利用元旦、春节、元宵、端午等传统节假日时机以及根据时令季节变换,积极开展“关爱新市民”、“关爱空巢老人”、“关爱老雷锋”等专项服务活动。通过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展览馆、和平区志愿者微信公众平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平区志愿者协会爱心助空巢志愿服务基地被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表彰为2014年天津市优秀志愿服务基地。
 
  (二)和谐特色楼门建设进一步深化。各社区普遍开展了和谐特色楼门创建活动,创建了志愿者奉献楼门、团结互助楼门、学习型楼门、艺术型楼门等各具特色的楼门4000多个,在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区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和平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重点孵化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社会工作创新服务等社会组织,支持扶植成熟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充分发挥孵化培育、能力建设、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功能作用。目前,全区已有各类社区社会组织2300多个,参加居民5万多人,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区社区社会组织的“凝聚作用、亲合作用、纽带作用、陶冶作用”的成效得到了民政部领导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