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2016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暨全国区街深化改革与治理现场交流会
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街道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9个社区、1个行政村,总人口16.7万人。近年来,岱庙街道始终坚持以法律宣传教育为基础,以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社区法治建设的新路子和服务民生的新模式,科学划分社区网格,充分发挥信息化便民服务平台优势,逐步形成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新格局,真正实现了社区法治与服务的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和全覆盖。确保了全街道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构建“平安和谐岱庙”奠定良好的基础。近几年,街道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共建共享先进街道”、“全国学习型街道示范单位”、“全国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街道”、“全国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街道”、“宜城杯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创新成果百花奖”、“全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法治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山东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工作中,我们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划分网格,社区管理无缝隙
  (一)管理网格区域化。以社区(村)为单位,根据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民区、商业网点、属地单位分布等实际情况,每200—400户划分一网格,将全街道划分为418个管理网格,236名街道、社区干部下沉到网格,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矛盾化解、上门服务等七项职责工作。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将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及各专业管理力量分散配置到每个网格,保证每个网格有3至8名综合管理人员,其中一个街道班子成员(网格长)联系一个中队、一名街道干部(网格主管)联系一个网格管理工作站,切实做到每个网格有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和一名派出所民警(网格管理员),保障日常管理与执法管理有机协调。同时,在街道设立一个应急中队,具体负责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管理内容信息化。积极探索实有房屋、实有人口信息登记管理的“两实系统”,实行“四级联通”,内容涵盖畅游人口、流动人口、居民住房、出租房、生产经营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基本信息。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一信息平台,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信息员、社区民警、志愿者沉到网格中,深入各家各户进行人口、房屋信息登记,做到“核查全覆盖、信息全采集、底数全摸清”。选配有能力的微机人员将所有采集信息录入“两实”管理系统,做到不落户、不掉人、不缺项。社区网格员、信息员对“两实”信息情况定期巡查核查,对重点人群和流动人口每月一次巡查,对商业网点、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每季一次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情况,按照“随采集、随录入”的原则,及时更新交换,补充“两实”管理系统信息,确保系统信息鲜活,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管理人员责任化。通过组织考察、居民投票、竞聘上岗等方式,为每个管理网格都配备了一名文化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居民拥护的网格管理员,积极开展“织网”工程,联合居民楼楼长、单元信息员、属地单位社区服务指导员,多渠道收集意见,整合社会治安、宣传教育、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就业扶持、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工商税务、城市卫生、计划生育等18项工作内容。制定网格管理员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印发《综合信息采集表》和“网格管理员工作日记”,落实“大事小事入表中,每日汇总抓落实,工作日记天天写,及时反馈满民意”的工作方法,形成了“每日巡访在网中,治理服务无缝隙”和“一天一碰头、一周一例会、半月一议事、一月一上报”的工作机制,使网格管理员在工作中“有章可依,有法可用”。
  二、依托信息平台,打造智慧型社区
  (一)社区政务信息化。 开通“社区在线”网站,一是公布社区的最新资讯和动态,向社区居民提供全天侯的生活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丰富优质的社区服务。二是公布社区办事指南,提供社区服务项目、内容、方式,各种证照办理的流程、手续等。三是社区政民互动交流,用于反映居民声音,网上咨询留言,搭建居民与社区沟通的桥梁,开通街道门户网站,方便居民查询各项业务法规、办事指南和网上咨询。街道和社区都可通过各自后台操作系统及时发布政务公开、政策法规、专题信息等内容。在各社区安装山东省金民工程软件,并对各社区信息管理员进行专项培训,重点录入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管理系统,截止目前,全街道所有社区的信息录入率达到100%;
  (二)便民服务信息化。一是开展“一卡通”服务,在社区服务大厅安装缴费终端,居民持“一卡通”或现金,不出社区就能缴纳电话、水、电、燃气等各项费用,营业时间长、方便快捷,多种缴费一站式完成。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便民和政务服务,促进和谐家园建设 。二是构建“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充分发挥社区网站作用,提供在线服务功能,将办事事项分为办事指南、表格下载、在线咨询和投诉、状态查询、在线受理等不同层次,对办事服务项目进行梳理、重组,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办理事项,节省了居民来回奔跑的辛苦,也大大提高了社区的办事效率,提升了社区形象。通过社区网站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收集、整理、连接网上各种相关的沟通互动资源,使居民有更多参与机会。
  (三)社区养老信息化。以家庭养老为主、专业化护理服务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相结合、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政府扶持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采集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个人信息,并录入区民政局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和家庭不同状况,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项目。依托区12349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服务缴费等上门服务,将给社区的老年人带来更多便利。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并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评比,从而使养老服务事业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提升治理水平,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一)聚焦城中社区居家养老。以城中社区为重点,着力在社区居家养老上突破发展。推进“互联网+养老”项目,加快建设区域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形成以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主体、社区为纽带、信息平台为手段、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每个社区建成1处功能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尚未建设的抓紧规划建设,已经建成的尽快转型发展,实现由养老机构和专业服务组织托管运营,具备托老照料、居家养老等服务功能。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成立社区服务部,以发展会员定制服务、托管运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形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区和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培育社区老年社会组织,开展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二)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提高社区服务设施使用效率,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开展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便民服务和志愿互助服务。
  (三)创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精细化水平。建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大力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进程,打造“情系桑榆”老年人服务、“快乐同行”儿童青少年服务、“情暖家园”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暖心港湾”特殊家庭服务四个省级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制度等,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四)推动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居民自治为基础,以多元参与、民主协商为主要特征的社区治理机制,重点围绕推动四社联动、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完善基层协商、增强社区自治功能,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加强社区依法治理等实验主题,推进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
  (五)推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贯彻国办发〔2015〕84号文件要求,研究制定推动医养融合发展的创新性措施。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共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护理院,对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同等对待。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提高基层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推动建立老年人能力评估制度,研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四、加强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探索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途径,制定不同阶段规划,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教育。为搞好法律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是保一方平安的前提,为此,岱庙街道始终抓住普法教育不放松。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在街道五所小学校进行巡回法律知识讲座,普及《妇女儿童保护法》、《交通法》,以实例讲法,寓教寓乐,深受小学生喜爱;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遵守交通法规,爱护公共设施,在街道各小学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普法宣传周活动,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大大提高了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法制环境。
   (二)提高矫正质量,开展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为提高社区矫正质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尽快把矫正对象改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确保矫正对象无脱管、漏管、重新犯罪,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一是建立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制度,根据各矫正对象的犯罪刑罚情况、思想状况,分别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同时依据各级相关规定,对矫正对象的个人档案及社区矫正的有关资料进行统一保管,一人一档,单独立卷。二是向社区矫正对象宣告《社区矫正对象须知》,社区矫正对象到司法所报到后,及时把《须知》中的内容,明确告知矫正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及有关规定等。三是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按照《泰山区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管理办法》,建立考核奖惩制度,每月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情况、公益劳动表现和遵章守纪情况对照考核细则进行评分。四是充分利用手机定位技术,充分发挥社区服刑人员移动管理平台的作用,对下发手机卡的矫正对象,全天实时动态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并做好记录。五是敏感时期采取特殊管理方式。截止目前,共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17人,解除矫正51人;现有服刑人员66人,其中缓刑58人,假释7人,暂予监外执行1人释解人员是社会的失足人员,是某种程度上犯罪违法的人员,帮教工作意义重大。辖区共有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志愿者100多人,现有刑事解教人员14人,建档率达100%,帮教率98%。
   (三)提升法治水平,营造平安和谐社区。加强社区法治创新,实现居有所管。积极探索“政府搭平台,项目化运作,社会化管理”的服务模式,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层延伸,促进岱庙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现法律服务与群众零距离。先后投入300 万元,做好岱庙派出所、南关派出所“天网”平台的建设和提升工作,在岱东、北关、迎暄社区建设社区司法工作站。发挥好花园、丽景、岱东社区综治工作站和街道418个管理网格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全面细致的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大排查,从源头预防违法犯罪和非法传销活动。用法治思维化解社会矛盾,以解决问题为根本,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进一步健全社情民意诉求表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带案下访、重点案件包保、公开接访等制度,及时稳控和化解社会矛盾。积极适应新形势,学会用法制思维和法制化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依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积极争创“信访三无街道”,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