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2016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会议暨全国区街深化改革与治理现场交流会
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 全面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吉林省延吉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新常态下创新社会治理工作要求,延吉市牢牢把握边疆民族地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着力做好“社会工作”这篇大文章,以“社工+社区+社会组织”三社联动为主要模式,通过强化五项措施,有效创新基层社区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实现了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内容拓展化、治理方式多样化,使社会工作成为助推边疆民族地区的基层治理创新的新的着力点。
  一、整合社区资源,在健全社区社会工作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在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中,我市不断转变政府服务理念,坚持以服务型治理为先导,适时将社会工作引入基层治理当中,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的建立。几年来,延吉市委、市政府把开展社会工作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一项开创性的重大举措,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发展规划,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先后制定《延吉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和《延吉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切实加强对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上下联动、多方推动的工作机制。成立社会工作科,抽调骨干力量负责组织实施。加强基层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出台《延吉市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办法》等政策法规,按照“一社区一社工”的要求,在全市70个城市社区开发社区社会工作岗位,鼓励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坚持以富民、便民、育民、助民、安民为落脚点,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统领、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以社区服务站为基础、以社区社会组织为平台的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横向渗透、纵向延伸,立体式、无缝隙、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努力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服务。
  二、提升专业素质,在加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上下功夫
  社会治理首先是理念上的源头治理,即通过及时反映调节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从源头解决问题。我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目标,把培育专业社工人才作为转变社区治理理念的源点,把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开展社会工作的基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并举原则,采取短期培训、以会代训、交流研讨等形式,通过邀请专业讲师、选派人员异地培训、参加省内或全国交流学习等,不断扩大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升社工人才的整体水平和实践能力。三年来,我市先后组织748人次参加社会工作业务理论和能力提升培训,动员和组织 789名社区工作人员报名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仅2015年通过考试人数达30人。目前,我市共有专业持证社工74人,其中初级58人、中级16人。同时,建立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通过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放岗位补贴,充分调动本土社工转换专业社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资金投入,在健全社区社会工作保障基础上下功夫
  结合我市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积极打造精品社区服务和活动场所。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对城市社区办公与服务场所进行全面建设和改造,使全市78个社区全部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其中最大的社区活动场所面积达1838平方米。落实《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每年列支720万元作为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资金,确保社区社会工作开展有场地、有人员、有资金。累计投入515.5万元,建立 7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投入90万元开发“老年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爱心助老信息服务中心”,并提供156万元社区居家养老活动经费,开展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服务;投入578万元,建设43个“农村幸福院”,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投入23万元,建设完成面积达400多平方米的“蒲公英之家”,开展留守儿童社会服务。
  四、打造服务品牌,在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上下功夫
  我市把发展专业社工机构作为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的突破口,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治理,通过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治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商、调节、约束作用,推进社会系统治理体系建设。按照“先扶持、后规范、边发展、边整合”的工作思路,采取党政部门直接办、整合辖区资源联合办、引导其他组织和个人独立办的方法,大力培育和发展公益类、慈善类社会组织。制定出台《延吉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规范》等政策法规,鼓励和培育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创建发展。培育和注册了延吉市公园街道园辉社区社工协会、延吉市公园街道蒲公英之家、延吉市新里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延吉市暖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延吉市老来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9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配备专业社工26人、本土社工76人。采取政府投入、专业运作的工作模式,在9家社工机构全部建立了社会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和社区活动室,配备现代化办公桌椅及电脑、打印机等设备设施,并做到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服务,积极打造品牌效应。
  加快建立以社区为平台,以社工为核心,以社会组织为抓手的“三社联动”机制,先后培育和注册延吉市“四叶草”义工协会、雷峰班、阳光义工、“七彩虹”志愿者协会等34家专业志愿服务和公益性民间组织,年参与服务活动达37700余人次。
  五、探索发展规律,在强化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上下功夫
  2013年以来,我市连续三年承接了国家“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在省专业社工指导下,我市富有特色地开展了安置帮教、留守儿童、居家养老、青少年和民族融合等社会工作服务。特别是2015年以来,争取到国家社会工作项目资金23万元,承接并完成了民政部2015年优抚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和改革发展研究项目;策划并开展了“时光流转几度秋 民族融合看变迁”民族融合社会工作项目、“牵手夕阳”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童乐童成长”提升儿童能力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我市专业社工团队建设和社会工作全面发展开创先河。社工团队紧贴群众服务需求,进行个案探访276次,开展个案社会工作173个;策划开展了“最炫民族风”摄影小组、“收获健康体味快乐”养生小组、“朝鲜族文化体验”小组、“做特色食品 展民俗风情”美食小组、“味典小厨”烘焙小组活动等小组社会工作43个,有效满足居民个性化的活动需求,培养了新的兴趣爱好;策划开展“幸福公园 老有所欢”趣味游园会、“快乐成长你和我”儿童户外拓展、“时光深处的记忆”城市游览、“和抗战英雄一起看电影”、“岁月如初好 幸福老来乐”老年人棋牌赛、“游边疆第一城感民族一家亲”老人户外采风、“幸福老来乐 公园好声音”老年人卡拉OK大赛、“葡萄熟了”亲子采摘、“晒手艺 品民肴”民俗厨艺展等社区社会工作活动70个,有效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并让不同民族的居民走出家门结识成为朋友,也使传统的“消极型服务”向“积极型服务”转变,从而推动基层服务工作向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据统计,仅2015年,我市通过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直接受益人数达1970人次,间接受益人数达5074人次。
  社会工作的融入,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延吉市委、市政府的社会政策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不断处理新常态下社会治理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有效缓解了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与社会整合两大难题,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进步。通过引导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多元共治、优势互补、专业服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型模式,切实发挥了社会工作在传递社会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实施人文关怀、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的专业作用,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专业实践活动,促使基层社区社会治理成果不断凸显。几年来,我市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全国志愿服务贡献奖” 、“中国爱心城市”、“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等几十项殊荣,社会工作已成为助推“和谐延吉”建设的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必将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