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拓展睦邻功能 落实十八大要求
来源:中国社区工作网

南开大学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民政部社区建设专家组成员 唐忠新

    多年来,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工作委员会及其前身组织不余遗力地推进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先后在天津市、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市嘉定区和西安等地召开了高层论坛或论证会,总结推出了一批社区睦邻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其中包括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道14年前首创并每年坚持举办的“邻居节”活动经验、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首创的“睦邻点”活动经验、天津市和平区南市街道创造的“特色楼门文化建设”经验、以及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邻里活动经验等等。镜湖区的经验具有“后来居上”的明显特点,起点高,发展快,不愧为全国的表率。如今,各种各样的社区睦邻活动正在全国逐渐普及,其积极作用和社会影响日益凸现。实践表明,社区睦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系中的一项基层群众性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其基础性意义根源于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如果说,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的话,那么,邻里则是构成这一单元的自然环节。由家庭而邻里而社区,再组成社会,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脉络。正因为如此,社区睦邻建设与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乃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内在联系。于是,我们有必要有可能通过社区睦邻建设,通过拓展睦邻功能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十八大有关社区建设、基层社会建设的一系列要求落到实处。

    1.以睦邻关系为基础发展社区群众性自治。中国特色的社区自治并非西方的地方政府自治或地方自治,而主要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目前,这种基层群众性自治具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社区居民自治、社区业主自治和社区社团自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明确指出,基层群众性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在此基础上,十八大报告要求“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这就需要我们以睦邻活动为基础发展社区群众性自治。一是要以睦邻活动为基础发展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是社区群众性自治的主体表现形式,是广大城乡居(村)民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以居(村)民委员会为主要依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民主选举居(村)委会成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属于居(村)民自治范围内的社区公共事务,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过程。在推进居(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以邻里群体为基础建立健全居(村)民小组,并且通过多种多样的邻里活动开展楼院自治、楼栋自治、楼门自治等等,这些都是社区居(村)民自治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这方面,有些地区充分利用邻里群体的地缘优势,在社区范围内以每个楼栋或两三个楼栋为基础组建楼寓自治理事会,开展以邻里活动为主的楼院自治、楼栋自治、楼门自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社区睦邻活动与居民自治相互促进、互利共赢。二是要以睦邻活动为基础发展社区业主自治。业主自治是我国城市社区群众性自治的新增长点。它与社区居民自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业主自治的组织依托是业主大会及其业主委员会,自治动因根源于房屋所有权基础上的一系列经济利益。在商品房住宅社区,业主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邻里关系。因此,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睦邻活动来促进业主组织的建立健全,使广大业主以德为邻,互谅互助,发挥业主依法依规自治的功能。三是要以睦邻活动为基础培育社区社团自治。社区社团主要是指由社区成员自愿组成的从事社区建设活动,促进社区发展的社会团体,是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发展社区社团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助于把居民自治的空间从社区内单一的地缘群体拓展到社区内多元群体,有助于满足居民交往趣缘化的客观需求。先进地区的经验表明,以睦邻活动为基础培育社区社团是一条有效途径。因为社区社团的成员往往都是街坊邻居。通过街坊邻居带街坊邻居就可以发展壮大社区社团队伍。针对现阶段社区社团存在的规模偏小、资源偏少、组织化程度偏低的现实问题,不妨通过组建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来缓解这些矛盾。
    2.以邻里互助、邻里帮扶为基础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服务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就需要我们以邻里互助、邻里帮扶为基础发展社区服务特别是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我国自古就有邻里互助的良好传统,“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贫病相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社区服务产生以来,邻里互助进一步成为最普遍、最有效的社区志愿服务形式之一,而且出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趋势。与社区服务的其他形式相比,邻里互助成本很低,方便、及时。基本上不需要互助双方支付劳务费用,实际上是以彼此所能补彼此所缺。并且由于构成邻里的各个家庭在居住区位上非常靠近,甚至一墙之隔,从而为建立经常性的互助关系提供了便利。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街道社区组织要在了解掌握各居民家庭对社区服务的基本需求和参与愿望的基础上,为邻里之间牵线搭桥,促进邻里互助规范化、制度化。要以邻里互助、邻里帮扶为基础增强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通过邻里互助、邻里帮扶有效解决一部分老年人做饭难、买菜难等日常生活难题;通过邻里关爱、邻里聊天等活动有效解决一部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等心理问题。同时还要以邻里网络为基础增强社区组织协助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功能,例如通过邻里网络准确掌握困难家庭的经济变动情况、退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为进一步做好低保救助、临时救助、社会保障等项公共服务工作奠定群众基础。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通过普遍开展邻里互助、邻里帮扶活动提升志愿服务的广泛性,使志愿服务理念家喻户晓,使志愿服务行为遍及街道里巷,使志愿服务成效惠及千家万户,切实落实十八大关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要求。
    3.以邻里守望、责任共担为基础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十八大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并且强调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就启发我们应该以邻里守望、责任共担为基础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例如,街道社区组织应该以邻里守望、责任共担为基础健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增强社区网格内邻里街坊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责任心,构建一员负责、多元参与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格局。又如,街道社区组织应该以邻里街坊成员为基础组建义务巡逻队、邻里守望队等群众性组织,协助维护社区社会治安。再如,街道社区组织还应该以邻里街坊中的积极分子为骨干建立健全群众性调解组织,帮助化解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总之,只有调动了社区邻里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群众参与的基础作用才能够充分显现,城乡社区治理中的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体制机制才能够真正形成。
    4.以睦邻文化为基础促进基层群众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繁荣发展基层群众性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基于睦邻文化是群众性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特点,我们有必要有可能以睦邻文化建设为基础促进基层群众性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例如,通过丰富多彩的睦邻活动,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培育和践行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又如,通过睦邻文化活动,吸引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团队,增强群众性先进文化活动在基层社会的辐射力、影响力。
    5.在睦邻活动过程中推进社区党建。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这就为进一步推进社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促使我们认识到应该将睦邻活动与社区党的建设相结合。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的先进经验,把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群众身边,体现在睦邻活动的全过程之中。以睦邻活动促进社区党的建设,夯实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提升群众对党员和基层党组织的认同度。

    总之,社区睦邻活动与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高度一致性,我们应该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开展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又应该通过进一步拓展睦邻活动的功能来贯彻落实十八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