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立足实际 打造品牌 实现社区睦邻文化“五化五有”
来源:杭州市下城区天水街道
    近年来,天水街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强街战略,立足于满足本地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出了繁荣发展社区睦邻文化“人、从、众”的理念,即以人为本、文化凝聚;从于主流、文化引领;服务大众、文化乐民。又制定了“强优势,聚资源,重基础,出亮点,创品牌”的地区群众文化工作思路,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提供保障经费、举办各类活动,全力实施“五化五有”工程,构建形成了集“管、聊、行、帮、乐”为一体的体系和机制,打响了具有天水特色的社区睦邻文化品牌。
    一、拓展“女儿家”系列化,居家养老有保障
    天水街道花甲以上老人占总人数,几近三成。大都体弱多病,且膝下儿女远居,生活自理维艰,尤以就餐难矣。闻此信息,街道腾房投资,率先建成三家自办型和合作型社区老人食堂,取名“女儿家”,其意爹娘的贴心小棉袄是也。每天午时,老人蹒跚步履,相拥而至,低偿优惠就餐,各色“杭帮菜”任由选用,花上五、六元钱,即可品尝一荤两素的美味佳肴。老人相聚,边吃边聊,兴致颇高,胜似天伦。更有甚者,自带菜料,自选伴侣,亲手炒作,共享其乐。炎炎夏日,清凉蔬菜时有增加,可口健胃。对年迈病重、卧床不起的老人,社区有助老员定时专程一一送餐上门,服务至亲,赛过儿女。如今,“女儿家”老人食堂象雨后春笋,在“人间天堂”各社区遍地开花。街道在投资完成“女儿家”老人公寓提升改造工程的基础上,立足长远,趁热打铁,成功注册了“女儿家”商标,将辖区各项为老服务均冠名“女儿家”。2011年,街道正式启用“女儿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家政、送餐、心理咨询、医疗卫生、应急求助等服务。今年,又将重磅推出“女儿家”老人健康会所。通过在为老服务改善硬件、提升软件过程中,突出体现“女儿家”标识,推进“女儿家”品牌形象深入民心。2011年,“女儿家”被评为杭州市十佳社区服务业品牌。
    二、开辟“聊天室”多样化,精神慰藉有阵地
    街道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实际,先后搭建了心理倾诉、危机干预和权益保障等平台,积极打造老年人的心灵家园。结合今年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街道以邻里亲情为关爱纽带,通过每天见一见,每周谈一谈,每月学一学,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由“精神慈善”领军人物鲍倩率领的鲍大妈聊天室,设立了聊天排忧、法律咨询、养生保健、社区文化屋、和谐幸福大课堂等系列服务项目,自86年成立以来先后为16000余人提供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解疑释惑的志愿服务,把温暖、关爱送到千家万户,成为社区老人倾诉心绪、排遣烦恼的重要平台。整合辖区共建资源,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权益保护、司法援助、纠纷调解等系列服务。在司法援助、律师进社区等工作基础上,邀请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等一批社会知名的专业单位进驻天水地区,开设老年人法律免费咨询点,让社区老人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益保护、赡养、继承等涉老法律政策宣传咨询服务。举办老人权益保护讲座,发放法制宣传资料以及各类政策告知单,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社会知晓率,解答老年人涉法问题。
    三、推行“转角椅”普惠化,出行歇脚有依靠
    杭州市中心旧城老小区多矣,由于历史局限,居民住宅楼六层以上,普遍没有安装电梯,人数众多的老人上下楼梯,步履艰难,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常常气喘吁吁。去年以来,天水街道率先在宅楼三、四层及五、六层楼梯转角的墙壁边上,请专业公司精心设计安装了可以翻上翻下的弹簧休息座椅,百姓们唤作“歇脚凉亭”,领导们称为“转角遇到爱”。每日,当出行的老人,上下楼梯,到了这儿,停一下,翻下座椅,小喘一口气,歇上三、五分钟,再继续前行。灯芯巷社区的王大伯高兴地说:“原来,我每天下楼买菜、锻炼顶多一、两趟,现在有地方座着歇一会儿,现在少说我也要下楼二、三回,这凳子虽小,也就值千把块钱,但它暖民心啊,政府真是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楼道休息椅”一诞生,普遍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企业家和经营者主动自愿投资认领这一“慈善项目”,天水街道也将继续扩大安装范围,今年计划完成1058张,实现724个楼道单元全覆盖,让辖区所有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真诚的爱。
    四、倡导“热心人”全员化,邻里关爱有亲情
    街道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开展“三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探索新时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创造了具有天水特色的新鲜经验:抓核心,网络健全基础好;抓行动,关爱活动开展好;抓整合,资源共享效果好。不断涌现出鲍大妈聊天室、孔胜东义务修车队、灯芯巷十大中介组织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优秀品牌,受到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尊重和关注,街道先后获得“中国志愿者注册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志愿者活动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街道现有在册社区志愿者8393人,占街道总人口的20%左右,其中党员志愿者3462人。在原有的72支社区特色志愿服务队基础上,各社区均成立以“鲍大妈”精神慈善服务、“孔胜东”生活便民服务、“微公益”楼宇社区服务等三大品牌为主体的地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队。新推出灯芯110、延安故事、心灵驿站、相约九点、爱心集市、拉手互助等一批服务项目,新树立孙秀琴、丁士遴、夏寿荣、项红英、周红卫等一批“我们身边的热心人”。其目的就在于加强宣传、壮大队伍、弘扬新风、促进和谐,为“打造繁华时尚精致商圈,构建幸福和谐品质天水”作出新贡献,努力把天水地区建设成为街巷环境美、管理秩序好、服务工作优、居民素质高、文化氛围浓的一流街区和美好家园。
    五、活跃“好来武”经常化,民间娱乐有舞台
    街道多年来坚持走民间文化“组团式、自创型、本土化”路径,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果。街道的“好来武”腰鼓队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小有名气、影响之大,辐射之广。以此团队为带动,陆续组建了包括社工艺术团、帼立艺术团、少数民族艺术团、金桥京剧社等9支市、区星级团队。社区以有名望、有特长爱好者牵头,先后成立了“笔墨缘”书画社、“金桥俱乐部”、诗歌兴趣小组、“露天聊天吧”、“指尖语言小分队”、“相约九点半文化驿站等68支各类特色文体志愿者队伍,目前,全街道有社区文体骨干160余人,文体志愿者1200余人。街道和社区经常举办形体、时装、摄影、书法、插花、手工编织以及日常生活常识等专题培训讲座,组织开展“老墙门同乐”、“邻里亲、邻里情、邻里助”、“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串家门、亮家照、秀家艺”、“老少技艺大比拼”、“读书学习月”、“居民图书角”、“文化书市”、“钱塘灯会”、“纳凉汇演”等系列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在企业开展“年度流行服饰发布会”、“闻香识女人”美丽化妆大比拼、“永恒的绿色”环保、“周末音乐”大讲堂等活动。建立微公益楼宇志愿服务组织,举办楼宇社区文化节和楼宇青年爱心集市启动仪式,推出“爱心奉献乐、见面成友乐、健康运动乐、风尚潮人乐、学习成长乐、优质服务乐、低碳环保乐”等“乐在其中”系列活动,开展图书漂流、绿色兑换、爱心集市、接力计划等志愿项目服务,为楼宇企业和员工送上个性化、一站式的“文化大餐”,进一步提升楼宇企业和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着力培育“和谐、合作、竞争、包容”的楼宇社区人文精神。街道注重文化创作,选材编演,实施"本土化"拓展,“讲体己的话、说身边的人、演熟悉的事”,深受百姓亲赖。精心创造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和文艺节目,社区党员群众自发编写《邻里道德歌》、《楼规民约》、《楼宇之歌》《民间童谣》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民风草根作品,让群众广为传唱。为配合首次民生书法现场创作活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楼道支部书记创作了近20篇“民生故事”作品。街道立足于“把品牌搬上舞台、让节目展现特色”,十分注重节目自创编演和翻新上演,创作完成了一批有力度、有质量、有影响的系列节目:由社工艺术团创排编演,展现社区老年人在“女儿家”老年食堂愉快用餐的音乐情景剧《天水映晚霞》成为我省首次参加全国性“四进社区”文艺展演的节目,获得广泛好评,市文明办下文给予表彰奖励;反串说唱《马大嫂说低碳》获浙江省第四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三等奖;《社工礼仪ABC》获下城区社工文艺汇演一等奖;以社区楼道老人休息椅为题材创作的歌舞情景剧《转角遇到爱》,为即将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第八届“四进社区”文艺汇演作好了参演准备。目前,天水街道正在创作排练新的文艺节目,以不同的表演形式,将《鲍大妈聊天室》、《活雷锋孔胜东》等特色品牌搬上舞台,9月23日,街道在杭州剧院成果举办一场“喜迎党十八大——红色聚力•大爱天水”的专场文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