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社区工作网 > 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推进年暨社区工作委员会2012年年会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努力做好社区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项目
来源: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街道

    为缓解社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而活动场地、设施尚不足,活动内容不够丰富的矛盾,鼓励更多的老人走出家门,加强社会交往,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纯老家庭老人的部分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新华街道建立了25个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参与活动老人400多人,2012年将再新增8个睦邻点。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建立睦邻点规范运作机制
    新华社区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的建立以部分富有热心且住房条件较好的老人家庭为依托,由老年协会负责管理、运作,街道相关科室、居委会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估。
    1、宣传动员。在项目开展初期,街道向各居民区大力宣传设立睦邻点的标准要求,鼓励居住条件较好的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纯老家庭老人)积极申请。凡老人有固定和较宽敞的居住场所、多层住房在三楼以下,并且能保证5名以上的老年人相聚的均可以提出申请。
    2、申请评估。各老年协会分会在居委会的支持和配合下,对提出申请的睦邻点进行预审,符合基本要求的向街道提交申请表,街道老年协会组织人员上门实地评估,对提出申请的家庭进行场地、环境以及参加活动的老年人情况等各方面一一了解,并给予具体指导。
    3、项目保障。街道老年协会对经考察评估符合条件的家庭登记备案,为睦邻点老人活动提供“五个一”保障,即推选一名负责人、添置一些简单设施、订阅一批老年书报、补贴一点水电费、办理一份意外保险。老年协会还为各睦邻点还配备一些必需的学习和娱乐用品。
    二、关注邻里互助,凸显睦邻点活动特色
    睦邻点项目以社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老人为重点,以地缘为优势,吸引、凝聚老年人走出家门,与身边人交流沟通,共同开展活动。新华社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围绕人文新华建设,不少睦邻点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活动,为社区老年人培养、发展兴趣爱好搭建了平台。
    1、开展精神慰藉活动。睦邻点老年人以谈心聊天为基本形式,为纯老家庭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提供了情感寄托。在睦邻点中有不少新近丧偶老人,心情非常郁闷,特别需要同龄人的陪伴和精神上的关爱。陈家巷居民区有一位原本“足不出户”的失智老人,睦邻点一成立,居民区老年协会分会长李良杰就鼓励这位失智老人通过参加睦邻点活动“走出家门,融入小区”,从而减轻失智症状。如今,这位老人成为了睦邻点的常客,与周围人沟通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2、提供生活互助服务。睦邻点老年人通过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形式,相互提供送餐上门、陪同看病、代为购物、救急应急等服务。住在红庄居民区的一位老人有一次夜里突发疾病,所幸和他一起参加睦邻点活动的邻居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当老人的子女赶到医院时,老人已经转危为安,子女们万分感激。
    3、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陈家巷居民区睦邻点的老人中书画爱好者众多,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学习,切磋技艺。近期,睦邻点还开展了书画展示活动,吸引了社区众多居民前去参观;番禺居民区睦邻点的老人爱好诗歌朗诵,在活动中大家互相分享优美的诗词,并集体创作了一首反映睦邻点老人生活的诗歌《我们其实并不老》,述说了大家的心声;和平居民区睦邻点的老人陈老伯在活动中与大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化为了乐曲,并填写了歌词,谱写了一曲《睦邻之歌》作为和平居民区睦邻点会歌。
    4、开展时事政策、保健知识交流活动。杨宅居民区睦邻点的负责人陈佩芳每次活动前都精心“备课”,在活动中与大家交流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及最新出台的政策信息;梅安居民区睦邻点定期邀请社区医生为老人介绍疾病预防和养生保健知识,随着季节气候变化,保持老年人身心健康。
    5、开展结伴出行活动。幸福居民区睦邻点的老人们每月以两周为一个活动周期,采取室内室外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动静皆宜以满足大家的需求。老人们的足迹遍布顾村樱花节、桂林公园、上海台北双城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苏州锦溪等。
    6、制作睦邻点墙报。东镇居民区睦邻点的老人们创建了自己的墙报《睦邻园地》,这一片菁菁乐园是老人们自己的天地,可以互诉心声、交流信息、互通往来,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推进幸福养老,发挥睦邻点关爱老人作用
    随着独居、纯老家庭老人日益增多,老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远水解不了近渴,以社区睦邻点为依托,老人自愿组合,彼此熟悉情况,感情逐渐加深,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应,在精神上可以互相慰藉。
    1、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加强人际沟通和人文关怀。目前,新建居民小区多数存在独门独户、人情淡漠的现象,由此给老年人带来了无人交流、生活寂寞的困扰,对于纯老家庭、独居老人尤甚,也存在一定安全方面的隐患。通过睦邻点项目的开展,为老年人之间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睦邻关系友好,使老年人说话有处讲,心事有人听。
    2、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邻里间互帮互助。老年人由于各项身体功能的衰退,生活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诸如调换灯泡、配药购物等小事也可能无法独立完成。睦邻点凝聚了一个特定区域内的老年人,邻里互助既有地理上的便利,情感上信任度也较高,为老年人日常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协助解决邻里纠纷。睦邻点集合了众多老人的智慧和生活阅历。项目开展以来,发挥了维护老年人财产权益的作用,而邻里关系的熟悉和增进,也促进了生活琐事纠纷的解决。
    4、发展各类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睦邻点活动的参与老人具有地域接近、兴趣相近的特点,老年人既能向同龄人展示自己的爱好,彼此之间又可以相互学习切磋,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增强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满意度。

    附件:社区老年人互助服务睦邻点典型案例
    2011年2月,参加睦邻点活动的陈老伯因哮喘病发作住进了医院。为了不打扰大家,住院的事儿他便没有通知任何人。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陈老伯生病住进了医院,于是,大家便一起相约前往探望。
    看到平日里一起参加活动的老伙伴们来访,陈老伯在欣喜的同时,充满了感动。于是,陈老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化为了乐曲,并填写了歌词。
    左家宅睦邻点的17位老人是汇集了不同职业的退休老人,他们将自己的职业优势在睦邻点活动中发挥到了极致。
    每逢睦邻点活动时,退休的政治老师周老师为大家读报,分析、评论国内外时事政治,使老人不与社会脱节,始终把握时代脉搏。长宁区中心医院退休的裴医生则成了睦邻点老人们的“私家医生”,谁哪里不舒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裴医生。睦邻点的老人们在一起经常会聊起自己的孙辈,当他们提到孙子、孙女的英语学习时,外语教授就会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教给他们,有时候老人们还会带上自己的孙辈上门拜访,外语教授都会热心的给予辅导。每次活动时,小提琴手张老伯为大家演奏,陶冶老人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为睦邻点里所有的老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提供服务和帮助。
    睦邻点的林老伯和老伴年纪都大了,身体又不好,去医院看病成了他们最发愁的问题。自从有了睦邻点,关心、帮助老两口的人多了,他们再也不用发愁去医院看病的问题了,身体不舒服了一个电话,睦邻点的伙伴们会及时带他们到医院。林老伯的女儿说:“有这么多阿姨伯伯照应着,比我做女儿的还周到呢!”
    睦邻点的老人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处处洋溢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邻里融洽的弄堂时代又回来了!
    “没有大家的关心照顾,我早就见阎王了!”93岁的黄阿姨是香花居民区的一位独居老人,也是睦邻点重点关照的对象之一。黄阿姨子女都不在身边,楼上楼下的老年朋友尽心照顾着她的生活。生日有老人送来亲手做的长寿面,生病住院楼里老人轮流去照看,逢年过节睦邻点的老人在她家开茶话会,陪她一起吃年夜饭。液晶电视没图像了等家电报修的小事情都是睦邻点的老人来帮忙,而且随叫随到。